共筑青春“防护墙” ‖ 县网安大队开展网络安全进校园活动
时间: 2024-09-11 作者:YHJ 阅读次数: 8865为了进一步增强我校师生的防诈骗意识,提升防诈骗能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9月10号晚安远县网安大队进校开展了网络安全宣传活动,县网安大队朱警官主讲,为新学期平安校园建设保驾护航。
为了让同学们更进一步加深对电信网络常见诈骗手段的认识,朱警官通过最近爆火的电影“孤注一掷”与生动形象的网络视频,以及一些身边真实发生的案件向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发生在身边的诈骗手段。还介绍了一些简单实用的应对方法,并通过身边实例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的防范意识,提高了同学们识骗和防骗的能力。
常见诈骗类型
01.网络刷单返利类
朱警官为我们描述了刷单返利类的具体表现形式:诈骗分子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社交平台等渠道发布虚假广告信息,打着“赠送福利”“招聘兼职”等幌子,从而吸引受害人上钩的一种诈骗方式。在诱导受害者受骗之后,犯罪分子骗取到了大量现金,就会切断与受害者的联系。朱警官告诉网络刷单属于违法行为,凡是需要先行充值或垫付资金的刷单行为都是诈骗,面对突入起来的转账、汇款要求,务必要谨慎,一定要核实清楚,同学们切记不要随意转账、汇款,切勿抱有轻松赚大钱的心理。
02.冒充公检法类
诈骗分子打来电话,自称是某地方的公安民警,告知受害人涉嫌违法犯罪,需要受害人积极配合,在交谈过程中,诈骗分子会不断恐吓受害人:由于案件涉及机密,不得向任何人透露信息,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诈骗分子通过伪造的信息,共享受害者手机屏幕,骗取受害者钱财。朱警官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同学们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网络诈骗的危害。
03.虚假网络类
虚假网络贷款诈骗是指诈骗分子会在各种平台发布广告,吸引受害人下载虚假APP申请退款,接着在后台篡改数据,让受害人以为是自己填错了,借用修改资料的名义骗取费用,等受害人发现贷款没有到账,再用操作失误,流水不足等话术让其继续缴费,使受害人越陷越深。
04.冒充熟人诈骗类
通过受害人领导、熟人的照片、姓名包装社交账号,添加受害人为好友将其拉入微信聊天群,利用领导家人嘘寒问暖的方式,骗取受害人的信任,以不方便接电话、不便出面为由,谎称自己向受害人进行了汇款,并展示截图,但实际上并没有进行任何相关操作,不断催促受害者将钱款汇到其账号,从而骗取钱财。
05.校园贷诈骗类
目前校园贷诈骗主要存在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用免抵押、低利息为诱饵对学生进行贷款,要求学生缴纳各种费用;二是诱导学生进行贷款支付学费;三是兼职与诈骗相结合的方式。
预防诈骗小贴
牢记四要、四不要
四要:1、转账前要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核对对方身份。2、微信支付宝要开启转账延迟到账功能,发现被骗可以及时撤回。3、网上聊天要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醒。4、接到可疑电话或发现自己亲友被骗的要及时拨打110。
四不要:1、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验证码、银行卡和身份证信息。2、不要在任何网站接受通缉令、逮捕令和资产冻结令。3、不要点击不明链接。4、不要将资产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
讲座中,民警还为大家发放预防诈骗知识宣传手册
此次网络安全进校园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增强了学院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还为全社会共筑网络安全防线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同学们纷纷表示,将积极传播网络安全知识,为构建安全、和谐、绿色的网络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